
9月4日至5日,第三届深空探测(天都)国际会议在安徽合肥召开,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驻华大使、国际组织负责人、航天机构代表、科研院所专家等共计400余人参加。
会议以“小行星探测、防御和资源利用”为主题,致力于汇聚全球深空探测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,共同探讨小行星探测、防御以及地外资源开发利用等国际前沿问题。通过深入交流与合作,会议旨在寻求广泛共识,为全人类的小行星探索事业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。

本次大会,安徽省委书记梁言顺、外交部条法司副司长齐大海、联合国外空司副司长德里斯・艾尔哈达尼、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主席帕斯卡尔・埃伦弗伦德、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秘书长江辉、中国首批航天员赵传东、国际宇航联合会执行主任克里斯汀·费希廷格为大会致辞。

开幕式上,深空探测实验室与7个来自亚洲、非洲和欧洲的新国际伙伴签署了合作协议。国际深空探测学会与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,并为新会员颁发单位会员证书。

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先生在大会上作了题为《中国小行星探测与防御》的主旨报告。2024年,联合国宣布2029年为“认识小行星和行星防御国际年”,这一举措凸显了小行星研究在全球范围内的紧迫性和重要性。
小行星不仅是揭示太阳系奥秘的关键,也潜藏着对地球安全的潜在威胁,同时更蕴藏着支持人类未来发展的宝贵资源。这些因素共同促使世界各国加快对小行星的研究步伐,积极推进相关领域的国际合作与技术创新。

与会各方一致认为,小行星探测、防御与资源利用相比其他航天工程,具有体系构成复杂、技术挑战大、国际合作需求迫切等特点。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,应在小行星监测预警、在轨处置与灾害救援等方面协同攻坚,秉持空间普惠原则,倡导共享共建理念,推动小行星探测活动长期可持续开展、惠及全人类。

本次会议也是国际深空探测学会首次学术年会。国际深空探测学会是深空探测领域首个国际科技组织,目前,学会已吸纳50个单位会员、300余位个人会员,正在持续吸纳全球智慧与力量,致力促进深空探测科技进步与学术繁荣,为在外空领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。

本次大会规模宏大,规格极高,吸引了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位各界精英。与会嘉宾阵容强大,涵盖了驻华大使、国际组织负责人、航天机构代表以及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等。多元化的背景为大会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和价值,也为来宾的交流和互动带来了挑战。
为了确保现场信息的准确传递和无障碍沟通,意映翻译精心选用了讯飞听见 AI 翻译服务并部署相关设备。在会议现场,无论是主旨演讲,互动问答还是自由交流环节,讯飞听见 AI 翻译都能实时、准确地将发言内容翻译成多种语言,为参会者提供了清晰、流畅的翻译体验。设备的稳定和易用性也得到了与会者的高度评价,确保了会议的顺利进行。
意映翻译在AI翻译工具上的成功应用,生动诠释了其始终坚守的专业、高效、创新服务理念。未来,意映翻译将砥砺前行,持续探索并应用更先进的AI翻译技术,致力于为各类国际会议和活动提供卓越的翻译服务,促进多元文化的交融与全球各地的有效沟通。